2023年保险业增资发债“补血”近1500亿元:人身险公司成为增资“主力军” 保险债权融资需求预计进一步扩张

小微 2024月01月03日 阅读数 51699

  中国网财经1月3日讯(记者郭伟莹 见习记者邓旭)2023年保险公司资金补充需求依旧高涨。据统计,2023全年保险业获批新增注册资本近315亿元。偿二代二期工程实施后,部分人身险公司面临偿付能力问题严峻,成为增资主体的“主力军”。此外,2023全年保险业实际发行债券规模超千亿元,永续债成为险企债权融资新渠道。

2023年保险业增资发债“补血”近1500亿元:人身险公司成为增资“主力军” 保险债权融资需求预计进一步扩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业内专家分析表示,偿二代二期工程落地后,整个保险行业偿付能力充足率受到影响,呈现普降态势,同时造成保险资本紧缺,保险公司新增注册资本及债权融资需求显著提升。此外,由于部分寿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几近腰斩,其补充资本需求比财险公司更迫切。

  人身险公司成为增资主力 部分险企陷偿付能力困局

  总的来看,2023年已获批增加注册资本或已发布增资公告的保险公司共33家:其中,包括中国太平保险集团、阳光保险集团、人保再保、太保财险在内的23家保险公司获批增加注册资本,合计注册资本增加超287亿元人民币。此外,中再集团获批向中再增加注册资本金3.5亿美元、恒安标准人寿获批向恒安标准人寿(亚洲)增资等值2.4亿元人民币的美元。另有阳光人寿、中信保诚人寿、复星联合健康等8家保险公司已发出增资公告,但暂未获批。

  从上述33家保险公司类型来看,共有人身险公司20家、财产险公司9家、再保险公司2家、保险集团2家,人身险公司数量远高于其他保险公司。

  国泰君安分析师刘欣琦、谢雨晟发布的研报显示,偿二代二期下实际资本认定更为严格,保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承压;最低资本结构优化,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也面临一定压力。

  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表示,偿二代二期工程落地后,整个保险行业偿付能力充足率受其影响普降。寿险公司受到影响更大,部分寿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甚至近腰斩,这就导致寿险公司补充资本比财险公司更迫切。

  其中,爱心人寿在2023年先后披露两次拟增资公告,5月时公告显示其拟通过股东北京新里程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增资3亿元,而12月其披露最新公告中显示,增资金额降至约0.58亿元,12月29日,爱心人寿获批增加注册资本至20.7561亿元人民币。爱心人寿2023年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第三季度末,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仅为67.57%,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仅为135.14%,且预测第四季度末将这两项数据将分别降至38.12%与76.23%,将低于监管最低要求。

  除爱心人寿外,偿付能力陷入困境的三峡人寿与北大方正人寿也在增资行列之中。三峡人寿2023年第三季度末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仅为60.71%与67.56%。12月三峡人寿披露公告称拟增资5.5亿元,其股东重庆渝富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与重庆高科集团有限公司各自向三峡人寿增资2.75亿元,其中增加注册资本5.37亿元,该项增资已于2023年12月29日获批。北大方正人寿2023年第三季度末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已降至负数,2023年9月北大方正人寿披露公告显示,其三家股东将为其增资17亿元,该项增资已于2023年12月21日获批。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33家保险公司中有8家引入了新进股东来提升注册资本,除引进H股股东的阳光保险集团外,其他7家均为中小险企。李文中对此表示,中小险企股东往往实力相对较弱,无力增资时就需要引进外部资金给险企增资。其次,随着保险业严监管的持续和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保险市场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中小险企的盈利能力较弱,导致股权吸引力下降,部分原有股东不愿意参与增资,从而引入新股东。

  全年发债规模超千亿元 险企永续债年底集中发行

  发行债券也是保险公司“补血”的一种重要方式,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增加资金来源,提高偿付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据统计,2023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或中国银保监会共批准包括人保集团、新华人寿、太平人寿、泰康人寿等16家保险公司的18则发债申请,包括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以下简称“资本补充债”)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以下简称“永续债”)两种债券类型,实际发行23支债券,单支债券最大发行量为120亿元,还有包括新华人寿、太平人寿、太保寿险等险企实际发债规模未达到获监管批准的最大限额,多数债券的实际发行规模在50亿元及以下,2023年保险公司合计发行量达1121.7亿元。

  李文中对此表示,2023年市场利率较低,发债的筹资成本较低。其次,由于股市持续低迷,险企股权吸引力降低,而发债成功率更高。国泰君安分析师刘欣琦、谢雨晟在研报中指出,偿二代二期下保险资本紧缺,相比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具有约束少、发行周期短、发行成本低等优势,监管政策放开背景下预计债权融资需求大幅提升。

  国泰君安分析师刘欣琦、谢雨晟在研报中还表示,考虑到2022-2024年为偿二代二期实行的过渡期,有大量的保险公司申请采用过渡期政策,在部分监管规则上选择分步到位,最晚于2025年全面执行到位。随着过渡期政策结束,预计大量保险公司会选择通过发债融资的方式缓解资本压力。

  从2023年已发行的债券类型来看,共有16支资本补充债与7支永续债。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1月7日,泰康人寿发行自202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实施以来的保险公司首支永续债,实际发行量为50亿元。

  随后,太保寿险、人保健康、太平人寿、光大永明人寿等保险公司纷纷跟进,2023年已发行过资本补充债的农银人寿与建信人寿也加入永续债的发行队伍之中,仅12月,便有6支保险公司永续债发布,其中太保寿险永续债实际发行量达120亿元,太平人寿永续债实际发行量达110亿元。

  李文中表示,发行永续债可以补充险企的核心资本,具有与股东增资相似的效果。其次,永续债具有股票与债券双重性质,安全性更高,吸引力更强。在谈到永续债是否会成为险企发债的趋势时,李文中表示,险企具体采用何种方式补充资本,需要考虑自身补充资本需求情况及外部的经济金融环境。

  国泰君安分析师刘欣琦、谢雨晟在研报中提到,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可补充核心二级资本,提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当前对于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为紧缺的公司,尤其是人身险公司将聚焦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发行。

(责任编辑:王晨曦)

推荐阅读:

新三板做市商排行榜:天风等券商做市企业总市值增逾百亿

新三板做市商排行榜:东方证券累计做市投入减少1.14亿

国元证券入围中国网优秀金融扶贫先锋榜精准扶贫先锋机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