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银河航天创始人徐鸣:卫星互联网是一场科创革命 商业落地不是拼速度

小微 2020月12月11日 阅读数 77628

每经记者 张虹蕾    每经编辑 汤辉    

专访银河航天创始人徐鸣:卫星互联网是一场科创革命 商业落地不是拼速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探索宇宙,逐梦蓝天。

卫星互联网是地面通信手段的重要补充,可有效覆盖海洋、沙漠、飞机等特殊场景。随着商业航天发展,不少国家都将卫星互联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放眼海外,SpaceX公司的Starlink卫星系统(也称星链计划)已经在北美开始测试;纵观国内,随着5G与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我国“新基建”,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正加速落地。

与行业的发展同频共振,资本的态度也逐渐升温。今年11月下旬,卫星互联网企业银河航天完成最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近80亿元,成为我国商业航天以及卫星互联网领域第一只独角兽。而在近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银河航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徐鸣。

徐鸣表示,投资人、商业机构对于卫星互联网赛道企业的支持,意味着商业航天的科创时代真正来临。在他看来,卫星互联网是一场科创革命,而在未来具体的商业落地过程中,并非速度比拼,而更考验在整个赛道的执行力和长期的耐力。

银河航天创始人徐鸣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谈对标“星链”:批量制造降低成本、进行大型星座管理系统建设

从产业构想到逐步落地,卫星互联网领域的商业故事让外界充满好奇。

徐鸣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忆,“我在2011年的时候第一次做公司,当时还没有卫星互联网这种说法。当时我提出的定义是,卫星类似于浮在太空当中绕着地球轨道运行的计算机。需要有能源系统、动力系统、计算机、姿轨控制系统等。卫星在太空中可以根据它的轨道,调节位置、姿态、温度等。”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变革,卫星互联网时代已至,而中国企业在技术方面亦有突破。

无论是国外马斯克雄心勃勃的“StarLink”,还是国内的天通卫星商用、鸿雁计划、虹云计划等亮相。这些事件都标志着卫星互联网建设已成为战略要地。

徐鸣给出的一组数据显示,在Starlink Beta公开测试中,下载速度是102Mbps,上传速度是40Mbps;银河航天内部开放测试中,下载速度是382Mbps,上传速度是91Mbps。

Starlink卫星与银河航天首发星相关技术指标对比

尽管测试形式不同,但通过上述数据仍可得出两个结论:一是通过低轨卫星能够做出卫星互联网,并且能提供类似4G、5G网络连接;二是中国卫星互联网企业在技术层面足以与美国的Starlink对标。

而在这个过程中,徐鸣认为,卫星互联网也通过改进设计、批量制造完成一场科创革命。

“原来我们提太空基础设施,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遥不可及,但是利用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最终能够提升卫星技术的能力,然后再加上下降的成本,能够把它价格与性能的比重降到现在的1%,甚至更低的级别。”徐鸣称,在Starlink之前,所有的卫星在全球的做法都是全手工打造。每一个卫星都类似于天上的一辆劳斯莱斯,成本非常昂贵。随着卫星互联网的建设不断提速,卫星由单件制作的方式开始转变为批量体系完成的方式,为真正推进商业化、真正意义上实现卫星互联网带来新可能。

基于上述变化,银河航天也做出相应研发部署。徐鸣表示,接下来,银河航天将在南通重点打造新一代卫星智能制造超级工厂,向年产300~500颗卫星迈进,该工厂建成后将是我国商业航天领域首条对标“星链计划”——具备低成本、批量化制造新一代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的智能生产线,有望把中国新一代卫星批产能力和美国的差距缩短到两年内。

与此同时,在卫星互联网的建设过程中,大型星座在轨管理,以及基于大数据一系列的运维工作也至关重要。徐鸣表示,一颗星在天上和N颗星在天上,其实是两回事。每一颗卫星在太空就是一个计算机,计算机联网之后,形成大数据网络,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完成对整个网络的管理的难度也不容小觑。

谈商业落地:不是拼速度,而是拼执行力、耐力

通过技术革命降低卫星制造成本、提升运维管理能力,是实现太空联网的基础设施,亦是卫星互联网商业化的新开端。

但挑战也不容小觑,徐鸣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科创时代面临的新挑战是:卫星互联网如何实现商业化?

从市场现状来看,目前,Starlink已经在美国有商业订单落地。Space X的官方的数据显示,Starlink在2027年预计能够服务超过一千万用户,营收100亿美元,2031年预计营收247亿美元。徐鸣认为,上述数据从侧面反映了卫星互联网未来变现能力。

从行业层面分析,SIA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互联网服务市场约1.5万亿美元,全球卫星服务业收入为1265亿美元,约占全球互联网市场8%。而根据2019年卫星产业状况报告、SIA、华泰证券研究所等数据,中国低轨卫星通信产业链总体产值将超4000亿元。

在徐鸣看来,随着技术的迭代、工业批产能力提升,卫星单价能够快速下降,未来国内卫星互联网的商业价值也值得期待。

而在具体技术应用层面,业内有种提法为“5G+卫星互联网=6G”。对于这一说法,徐鸣表示,卫星互联网不仅仅是通过卫星连接,更重要的是代表基础网络连接能力。目前,无论是SpaceX建设的星链计划还是国内卫星互联网计划,都是基于毫米波开发业务和进行运营的。未来商业卫星带宽资源需求仍会继续增长,低频段的资源也会日趋拥挤,Q/V/Ka等频段作为毫米波频段中最适合开展卫星通信业务的频段,拥有的带宽更宽,单个关口站可管理更多的用户波束,这也是有效减少地面关口站数量、控制系统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而,在卫星互联网的商业化运营中,基于毫米波技术应用的不断探索,将带来广阔的发展机遇。

基于市场变化、行业需求、技术路径之上,商业逻辑、商业模式也是卫星互联网商业化中的必要要素。那么,目前中国卫星互联网如何去做?

对此,徐鸣表示,当前的现况是中国民营卫星公司只有一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首发星)在轨运行,商业化才刚刚起步。

在这样的背景下,符合实际的商业逻辑是:卫星互联网是长期行业,不是能够短时间终结的战斗。类似于发展十几年的移动手机市场,目前战斗仍未结束,新品牌仍在快速崛起。卫星互联网的赛道很长,不是说开始有多快,而是考验在该赛道是否具备长期的执行力和耐力。

徐鸣预测,未来至少会有两家全球性的卫星互联网公司,一家是美国的Starlink,一家是以中国企业为代表的卫星互联网公司。

目前,中国卫星互联网领域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企业,各个企业可通过联盟、合作的方式形成技术积累,持续探索商业价值,激活商业模式。

银河航天首发星在轨模拟图

图片来源:银河航天供图

谈二次创业:商业航天需要理想主义,但更要知行合一

事实上,商业航天是徐鸣的二次创业。此前,徐鸣和合作伙伴创立猎豹移动,在互联网领域不断探索。2018年,徐鸣辞去猎豹移动总裁职务,在银河航天公司开启再创业模式。

作为一个跨界创业者,徐鸣回忆,“我在哈工大读书的时候,其实并不了解航天,当时我喜欢的是软件,这也是后来联合创办猎豹移动的原因。2011年,公司业务转型和商业落地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恰好一部关于哈勃望远镜的纪录片无意中闯进了我的生活,这是我最初与航天接触的过程。”

后来,徐鸣的思路逐渐清晰:现在手机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电话,而是掌上的移动电脑,哈勃望远镜也不过是漂浮在太空,利用太阳能供电、进行照相的大型计算机。

2015年,徐鸣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美国做科技方面的调研。与此同时,国内商业航天的环境日益成熟,政策红利驱动民间资本参与航天科研生产,技术可行性、人才流动机会带给商业航天赛道更多可能,让他决定创立银河航天。

2020年1月16日11时,银河航天首发星发射成功

图片来源:银河航天供图

“作为一个二次创业的人,我完全知道创业的艰难。”在他看来,航天产业的发展,本质上要解决的是航天到底能提供什么价值的服务的问题。他创立银河航天的初心就是因为一个使命:发展航天科技,真正地服务人类社会,为社会提供航天科技的价值。

但徐鸣同时提醒称,大梦想很重要,但是千万不要因为盯着这个大目标,忘了自己的脚下,所以还要活在当下。“做商业也好,做技术也好,要时刻把握这个行业的动态,敏锐变化,同时更需要专注,长期努力,坚忍不拔。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的理想主义者、实干家、创业者、梦想家。”

另一方面,在跨界创业中,如何融合互联网文化、航天文化,也是徐鸣深度思考的内容。

在徐鸣看来,过去两年时间里,来自传统航天领域的人才完全换了一种全新工作方式,开始尝试互联网式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对于此前从事互联网科技的人才来说,这相当于进入一个新领域,将晦涩难懂的航天科技转化为“简易输出”,赋予其新的活力。让不同人才从不同角度看待同样的问题,这是银河航天创新的内在基因。

推荐阅读:

润成科技上半年营收1325万同比增近100% 净利亏损同比扩大

新三板做市商排行榜:天风等券商做市企业总市值增逾百亿

新三板做市商排行榜:东方证券累计做市投入减少1.14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