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导弹”药物成竞争新高地 辉瑞拟430亿美元收购ADC龙头

小微 2023月03月14日 阅读数 50596

每经记者 林姿辰    每经编辑 文多    

抗癌“导弹”药物成竞争新高地 辉瑞拟430亿美元收购ADC龙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默沙东因反垄断担忧放弃收购后,ADC药物(抗体偶联药物)行业龙头Seagen的归属确定了。3月13日,辉瑞公布以对价430亿美元收购Seagen,预计将在2023年底或2024年初完成交易。

抗癌“导弹”药物成竞争新高地 辉瑞拟430亿美元收购ADC龙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被两家大药企相中的,是Seagen对抗癌“导弹”ADC药物的管线布局和研发能力。

抗癌“导弹”药物成竞争新高地 辉瑞拟430亿美元收购ADC龙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截至目前,这家药企共有3款已上市的ADC药品,2022年为公司贡献收入超过13.53亿美元。辉瑞在几年前曾淡化对ADC药物的关注,直到市场爆发又开始寻觅标的公司打算“摘果”——实际上,这也是默沙东、阿斯利康等头部药企正在做的事情。

那么,在这次新药研发浪潮中,中国企业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们面临哪些机会和挑战?未来,ADC赛道会像PD-1一样“卷”吗?

重金收购Seagen,辉瑞重返ADC赛道

“智能生物导弹”是业内给ADC药物的美称。从结构上看,这种药物由单克隆抗体和强效毒性药物通过生物活性连接器偶联而成,其中,抗体部分是定位目标的弹头,细胞毒性药物是弹药,二者联合可以实现对肿瘤的精准打击,尤其对于免疫治疗或其他靶向治疗不敏感的恶性实体肿瘤具有显著的肿瘤杀伤优势。

成立于1997年的Seagen在ADC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Seagen共有4款上市产品,分别为Adcetris、Padcev、Tivdak、Tukysa,其中前3款为ADC药物。2022年,公司治疗淋巴系统癌症的Adcetris实现销售额8.39亿美元,同比增长19%;治疗尿道癌症的药物Padcev实现销售额4.51亿美元,同比增长33%;Tivdak则以923%的增速实现了0.63亿美元的销售额。

但其实,辉瑞也是ADC赛道的早期玩家。2000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速批准Mylotarg用于CD3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复发(AML),这是辉瑞研发的全球首款ADC药物。

但是,该款药物因其致死副作用于2010年自愿退市,即便2017年重新获批上市,也未显出优异的市场表现。同年,辉瑞推出了Besponsa,这是另一款针对复发性或难治性B细胞前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ADC药物,销售表现并不理想。

因此,辉瑞开始减少对ADC药物的布局,截至目前只有Mylotarg与Besponsa两款药物在售。

从辉瑞隐退到重新进入ADC赛道,不过5年时间,但市场已经发生巨大变化——2019年至2020年,以第一三共制药/阿斯利康的Enhertu、吉利德的Trodelvy、Seagen/安斯泰来的Padcev为代表的ADC药物相继问世,ADC市场开始朝着百亿美元市场进发。

据东吴证券统计,2022年,全球ADC市场规模达到68亿美元,同比增长28%。在市场增速最快的2020年,ADC药物在资本市场极为抢手,但大药企仍愿意为广阔的市场前景下注。

一个例证是,2020年,为了拿下ADC药物Trodelvy(靶向Trop-2治疗乳腺癌)的商业化权利,吉利德花费210亿美元将Immunomedics纳入麾下,2021年就收获了3.8亿美元的销售额。


2022年,全球ADC市场规模达到68亿美元 图片来源:东吴证券研报截图

因此,辉瑞带着不低的期望,通过收购Seagen重返ADC赛道。

根据辉瑞方面提供的新闻稿,2013年,Seagen预计其2023年收入将达22亿美元,同比增长12%。辉瑞认为,当将这些药物的预期强劲增长,与Seagen产品线中可能出现的候选药物结合时,Seagen在2030年可能会贡献超过100亿美元的风险调整后收入,并在2030年后实现显著增长。

国产ADC狂奔,会像PD-1那么卷吗?

2022年12月,科伦药业(SZ002422,股价27.50元,市值403.85亿元)将7款在研ADC药物以近百亿美元打包授权给默沙东;2023年2月,石药集团(HK01093,股价7.74港元,市值923.63亿港元)将ADC药物以近7亿美元授权给Corbus,乐普生物(HK02157,股价5.80港元,市值96.25亿港元)和康诺亚(HK02162,股价60.80港元,市值170.08亿港元)合研ADC药物以近12亿美元授权给阿斯利康。

全球ADC药物主要创新企业于产品管线布局 图片来源:东吴证券研报截图

近期,ADC药物的BD(商务拓展)频次之高,不禁让人联想到几年前的PD-1药物,也让人产生赛道已经“内卷”的感觉,但不难发现,这次国内企业从授权引进方变成了授权方,暗示了本次ADC药物集中爆发的行情,与上一轮PD-1药物周期存在本质的区别。

根据国金证券在3月9日发布的研报,截至2023年3月1日,国家药监局已经批准了74个抗体药物在国内上市,预计2025年国内批准的所有抗体药物获批数量将超过100款,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百抗”大战。而此轮ADC药物爆发的行情中,中国药企迅速追赶尽量抢占专利制高点,目前国内处于临床阶段或IND受理阶段的ADC药物超过60款。

3月14日,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已有7款ADC药物获批上市,还有上百款药物将陆续进入临床,ADC药物赛道会愈发拥挤,市场竞争加剧在所难免。但ADC药物靶点多,适应症广,药企可以差异化布局,差异化竞争是关键。

而记者发现,前文提到的15款ADC药物共靶向12个不同的靶点:CD33、CD30、HER2、CD22、CD79β、Nectin-4、Trop-2、BCMA、EGFR、CD19、TF、FRα。但是国内企业在研的ADC药物靶点多聚焦于Her2、CLDN18.2、CD20等热门靶点。如拥有首款国产ADC药物的荣昌生物(SH688331,股价75.37元,市值410.21亿元),其在研ADC产品的靶点多覆盖Her2、CLDN18.2、CD19等;多禧生物披露的20个的候选产品中,除Trop-2、Her-2、Muc-1,大多在临床前阶段。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推荐阅读:

润成科技上半年营收1325万同比增近100% 净利亏损同比扩大

新三板做市商排行榜:天风等券商做市企业总市值增逾百亿

新三板做市商排行榜:东方证券累计做市投入减少1.14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