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防治需多学科协诊 建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促肥胖学科规范化发展
中国网财经8月26日讯 当超重和肥胖已发展成较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成为当务之急。在8月16日-8月18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肥胖大会(COC2024)上,中国肥胖大会执行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陈伟教授表示,体重管理是一项长期工程,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必须增加群众对于体重的关注意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4.3%、16.4%。而由于肥胖症复杂的病因、治疗手段的多元,患者正在逐步回归到医疗体系中寻求专业的帮助。因此,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肥胖症需求,亟需推动肥胖学科的规范化发展。
启动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
“我国肥胖存在几个趋势,一方面,根据2020年的数据表明成人的超重和肥胖已经超过50%,同时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已经达到了19%,相当于近5个人里面有1个超重肥胖的。同时,肥胖目前仍呈增长趋势,预计到2030年,成人的超重肥胖可能会达到60-65%。”陈伟坦陈,当前无论是公众意识还是医务意识,对于肥胖都没形成足够的健康意识。“大家总是觉得肥胖好像是个人的事,少吃两口应该就能解决,但是实际上当肥胖合并了慢性疾病或者已经容易发生慢性疾病,它就是健康问题,不是体型问题。”
于是乎,今年3月1日,由肥胖症多学科诊疗和研究专家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肥胖联盟,作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中国肥胖联盟重要的目的之一是与国际权威学术组织和专家进行学术交流,通过整合国内外包括培训教育和科研等方面的优质资源,推动我国肥胖诊疗和预防事业的长足发展,让更多的国人拥有健康体重。
“中国肥胖联盟就是一个多学科的联盟,我们希望交叉融合地做一些事情,强调多学科协作、多学科合作。”会上,中国肥胖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教授表示,肥胖的防治需要多学科协作诊疗,故启动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建设项目。据他介绍,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将成为一个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而非一个科室单打独斗。“因为肥胖超重患者需要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不同学科共同诊疗,共同防治、防控。”
陈伟同样认为,建立标准化的体重管理中心至关重要。在他看来,中心应具备分诊台,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其适合采用饮食生活管理、药物管理还是手术管理。中心基于生活方式干预,结合营养、运动康复、心理行为等多学科专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减重方案。对于重度肥胖患者,还需内分泌科和外科专家的联合介入。
加强结构化人才培养
事实上,肥胖症作为独立的疾病,其复杂性与多维度成因远远超越了单一学科的范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强调,“肥胖症成因复杂,需要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合作。这要求我们在制定减重方案时必须因人施策,确保方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个性化,这样才能真正帮助肥胖症患者实现减重目标,并维护其长期的体重健康。”
现阶段,中国肥胖联盟正在积极推动肥胖症临床指南的制定工作,未来也将依托该指南开展培训工作,其目的是规范多学科合作管理肥胖的同时,培养学科领域专业人才。中国肥胖大会执行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张鹏教授指出,在我国的医学培训体系和毕业后继续教育阶段,肥胖医学相关教育培训欠缺,因此大多数医生没有接受过系统性培训和学习,而肥胖症诊疗的专业人才培养是推动肥胖症诊疗水平提升的关键环节。
为此,本次大会特设会前培训如临床研究训练营、专科护理培训,为临床医生、临床护士等关键岗位人员提供了涵盖肥胖症全链条管理的系统性知识与技能培训。同时,大会还将继续开展更多与国际接轨的培训项目,推动国际前沿的诊疗理念、推广成熟的经验技术和研究成果,通过不断提升中国减重医学专业人员的专科能力,带动肥胖症诊疗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卫健委联合教育部、体育总局等16部门也于近日联合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并制定《“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方案明确,自2024年起,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
“国家卫健委有我们基层医政、宣传、食品等四个司局在抓,说明体重管理已上升到国家层面。我们将借助体重管理年的契机,希望把肥胖相关的问题更好地解决,让更多患者获益。”陈伟表示。
(责任编辑:王擎宇)推荐阅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