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中植基金,华源证券将吸纳400多亿的优质资产,如何留住客户是关键
- 丨
- 丨
- 丨
- 丨
- 丨
- 丨
- 丨
- 丨
- 丨
- 丨
- 丨
- 丨
- 丨
- 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收购中植基金,华源证券将吸纳400多亿的优质资产,如何留住客户是关键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5-23 14:23:41
每经记者 李娜 每经编辑 彭水萍
完成增资不久后的华源证券,开启了新动作,那就是买入优质资产。
华源证券通过招标形式竞购到了北京中植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中植基金将名下标类业务、相关资产、员工、系统和机构整体转让予华源证券。中植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存续规模400多亿元的标类资产将涌入。目前,双方已经初步签订协议,正等待监管的批准。
这也意味着,一旦监管批准,华源证券原本客户资产不足200亿元的规模,将得以翻倍增长。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华源证券而言,当下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形成优秀的队伍沉淀下这批优质客户。
华源证券拿下中植基金
在经过一番激烈角逐后,华源证券最终通过竞价方式收购中植系旗下北京中植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植基金”),中植基金将名下标类业务、相关资产、员工、系统和机构整体转让予华源证券。
据了解,双方已经初步签订协议,正等待监管的批准。
由于受基金销售新规的影响,2022年1月,中植集团公告称,旗下北京恒天明泽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北京植信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唐鼎耀华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北京晟视天下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四家独立基金销售公司的整合工作完成。
公开资料显示,完成“四合一”的北京中植基金销售有限公司,由中植财富控股有限公司、恒天财富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新湖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大唐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高晟财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持股,注册资本由5000万元增加到3.5亿元,成为了拥有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的独立基金销售机构。
据了解,此次参与投标的,至少还包括粤开证券、东海证券等若干家券商,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花落华源证券。5月16日,粤开证券曾公告《关于收购基金销售公司标类资产项目的议案》,审议议案的收购标的正是该基金销售公司。而该议案最终7票同意,有2票弃权。
400多亿优质资产涌入
从过往几年度财报来看,财富管理业务并不是华源证券的第一大营收板块,基础是比较薄弱的。
华源证券2022年财报表示,截至2022年底,公司客户资金账户数为136816户,客户资产总计为152.35亿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与42家公募基金公司签订了代销合作协议。2022年度,公司共代销公募基金1932支,代销私募基金(含公募专户)0支,代销基金金额1128.5万元。
华源证券2023年财报显示,公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总计约为2.85亿元,其中,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7285.9万元,占比为25.59%。与2022年度相比,基本持平。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华源证券设有分公司39家,未设立证券营业部。公司总人数为775人,其中经纪业务线为341人。
收购中植系基金后,华源证券整体的客户资产规模将从目前的不足200亿元,直接提升至将近600亿元,高净值客户数量实现快速跃升。
据了解,中植基金标类资产中主要为私募证券基金产品。这对于2022年都还没有代销私募基金产品的华源证券而言,补短板的性质就显得格外突出。
“中小券商基金从零做起太困难,这也算是大手笔了,中植系过去还是积攒了不少优质资源的,关键还是要看公司后期的战略。”某中小券商财富管理人士表示。
也有中型券商财富管理业务相关人士提出疑问:收购中植系基金后,华源证券是否会让它继续以控股子公司的方式继续独立运行?
华源证券向记者表示:“我司相关事项正在有序推进中、后续进展将以公告方式披露。”
产品创设和服务能力是关键
一旦获得监管批准,华源证券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进行整合运营的问题。
某大型券商资深财富管理人士向记者表示:“就是资产规模和高客群体对财富管理有助力,要看是否能守住。这群客群有他的特殊性。特殊性就是客户购买当时资产的风险偏好。他们和券商的客户不太一样。关键要看后期华源在产品创设上能不能逐步留住。”
除了业务、客户资产等,华源证券此次收购还包括中植基金的员工、系统。
前述中小券商财富管理人士则是进一步指出:“这笔收购最大的价值就是获得大量的客户资源。鉴于券商更为严格的监管环境,到底能有多少员工能够最终留下还不好说。公司也许会打造线下前台队伍进行对接,以最大程度留住流传过来的客户。”
华源证券2023年年报显示,财富管理方面,公司重点推进“华源证券APP”升级、机构理财服务平台、极速量化交易等系统架构设计和开发,通过增强系统功能等方面为客户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在产品模块建立了现金宝+精选基金+高端理财三个层次的产品阶梯,满足各类型客群对现金管理、资产保值及资产增值等不同维度的需求。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推荐阅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