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闻“氢”起舞? 积极拥抱万亿元产业链
氢能源再迎利好政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聚焦“双碳”目标下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需求,谋划布局氢能、储能、生物制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未来能源和未来制造产业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指导意见》发布第二天,氢能源概念股走强,密封科技、康普顿、雄韬股份、美锦能源 、康盛股份等多只个股涨停。
新动力董秘宗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正逐渐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出台多项政策以支持氢能领域的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拓展,相信国内氢能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公司将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更多的合作,持续加强氢燃料电池材料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行业前景被看好
近年来,我国加速布局氢能产业,行业利好政策持续推出。
除《指导意见》外,近日,山东省发布通知,自3月1日起,对本省高速公路安装ETC套装设备的氢能车辆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试行2年。2月20日,广东省多部门印发《广东省培育发展未来绿色低碳产业集群行动计划》的通知,有关氢能及燃料电池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此外,内蒙古、河北等地也出台了相应措施。
中信证券称,绿氢在“双碳”目标推进的过程中,重要性不断提升。随着绿氢项目建设和下游应用的探索的推进,产业链商业模式有望逐步确立。看好绿氢市场的快速发展,绿氢设备及新兴应用的需求扩张有望带来投资机会。
中银证券分析师武佳雄表示:“在政策引导下,氢能有望在交通、冶金、炼化等领域铺开应用,氢能下游需求提升或引导上游规模化投资,具备技术优势的电解槽、燃料电池、氢储运、加注装置等相关企业有望受益。”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氢能已成为未来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之一。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数据,预计到2050年,全球氢能贸易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有望达到8%。
在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势头更为迅猛。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这一预测不仅凸显了氢能在中国能源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也预示着一场由氢能引领的经济发展新潮流即将来临。
上市公司闻“氢”起舞
氢能产业的崛起,无疑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面对万亿元产业链的巨大潜力,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加大在氢能领域的布局力度,力求在这一新赛道上取得领先优势。
2月29日晚间,海泰新能公告称,为支持子公司业务发展,拟对全资子公司增资9600万元。此次增资主要用于康保—曹妃甸氢气长输管道项目建设。管道目标市场为唐山市的交通用氢、氢冶金、工业用氢以及城燃掺氢。此举标志着海泰新能在氢能领域的发展进一步加速。
此外,部分上市公司在氢能布局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如隆基绿能自2021年成立隆基氢能以来,已实现首台1000Nm3/h碱性水电解槽的成功下线,初步具备500MW生产交付能力。公司还成功中标了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并正式投入运营。
昇辉科技自2021年开始布局氢能业务,通过设立控股子公司、对外投资及战略合作等方式,全面布局氢能的制储运加、氢能储能、交通运输等核心产业环节。2023年1月份,公司联营企业广东盛氢制氢设备有限公司开发的1000Nm3/h制氢设备下线。华电重工自2020年开始布局氢能业务并成立氢能事业部,2022年公司自主开发的1200Nm3/h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和气体扩散层产品顺利下线,并形成了150kW氢燃料电池分布式供能系统、质子交换膜材料等研发成果。
新动力于2022年成功研发出“氢燃料电池催化剂”最新一代铂载碳基催化剂产品。宗冉对记者表示:“为了确保催化剂的质量和稳定性,公司还建设了首条500g/批次的燃料电池催化剂量产生产线,该生产线去年已正式投入生产。目前,该催化剂尝试在小范围商业化市场进行试样。”
此外,冰轮环境、中材科技、京城股份、美锦能源、厚普股份、潍柴动力、石化机械、九丰能源以及雪人股份等上市公司均有氢能相关业务布局。
添翼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吴婉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全球对氢能作为未来能源转型方向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多家上市公司将氢能布局提上日程,这一方面有利于提前占领赛道,完善产业链,提高行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动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对早日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李春晖)推荐阅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